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

漫漫回家路影片心得Lion

薩魯因故和哥哥失散,在火車站迷路,求生、轉折的人生故事。
印度人口多,每年有八萬名兒童失蹤,影片中雖沒直接點出人口販運的問題,但,用暗示的也就夠了,一是在地下街道一群兒童被抓,一是好心的阿姨收留卻要交給另一不明男子。是啊,每年到底有多少孩子被賣啊,當長工、當性奴?!

小孩的求生能力,也是很強,也知道在神像前有一大堆吃得可以找…XD

薩魯的印象中,大多是他的哥哥古杜,可惜了他沒找到古杜。但,回憶中的哥哥總是記憶鮮明,玩水、玩鐵軌,或許因為是主要照顧者吧,他對哥哥的印象深刻。也點出了低層社會的家庭困境,長輩要賺鐵,小孩就照顧小孩。

孤兒院中也是值得談的一幕,小薩魯看著天空,網子內的孤兒院中的天空。是保護? 是走不出去的囚禁? 是家? 是對未來的茫然? 這一幕有亮點。

澳洲父母收養了兩個印度男孩,原來是因為媽媽12歲時的VISION,看到了棕色皮膚的男孩,She felt good. 養自己的小孩沒有意義,養苦難的孤兒才有意義,這真是太令人動容了。

影片最後的真實片段,澳洲父母到了印度和親生媽媽見面,大家擁抱在一起。原來,這是真的故事改編。

即是改編,總要來點情情愛愛,我認為片中的露西,是編輯虛擬出來的人物,還是要有情情愛愛,才能吸引年青人的目光。

沒想到google earth能幫忙印度男孩找到生母,我想,google earth的設計者,應該會感到很欣慰吧!!



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

吹夢巨人電影心得

原以為是動畫片,原來是個適合親子共賞的電影。
片中的人物很單純,就是蘇菲這個小女孩,其他的演員就是皇宮內的人員及孤兒院內的睡小孩,XD。其他都是動畫後製的人物。
蘇菲與BFG的互動,很有趣,很真誠。從原本的害怕與無奈,到央求補夢與互享秘密的信任,接著,最後共同合作打擊九大霸凌巨人,到最後的身處兩個世界卻心領神會的默然而笑。我覺得,這談的是信任與了解。
BFG的工作是捕夢,何以巨人需要工作??從宇宙洪荒就存在的巨人,何以需要工作? 太無聊了吧,每天沒事做也是很無聊的,壽與天齊也是很無聊的,總要找事做吧。巨人有工作,很有趣的想法。但,工作能帶給人價值、成就、自尊,這是工作的正向意義,不可忽視。
女王的屁、最後孤島上的臭瓜,是個笑點,還蠻好笑的。

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

「灣生回家」閱後感

灣生:出生在台灣,生活在台灣,卻被趕回日本的日本人。在生命漸暮黃昏之際,卻依舊思念自己的故鄉。

故鄉,對於生命而言,實有不可言喻之意涵。故鄉的山、河、人、景,對人們來說,都是那麼的真實、生動、富有興味。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人仍想回台灣看一看,甚至想回台灣LONG STAY之緣故。劇中不斷用日本民謠:故鄉來穿插,也是一種很明顯的意涵。

時代在演進,這群老年人對生命故事,即將淹沒在時代洪流之中,又有誰能記得,這本書、這部電影,就是記錄下這群小人物的故事。當年的悲慘,他/她們已輕描淡寫;現在,滿滿的就是對故鄉的思念。只希望在生命結束之際,沒有遺憾。

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

生命中的美好缺憾:影評

看了後半部,寫點感興趣的東西。
為了古斯想出名,想被人記著。顯著是在死前對自己消失的恐懼,想留下什麼,但,名聲,真的是想留名,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被記住。若只是想被記住,那麼,有一個愛著他人的記住他,那不就夠了~~海瑟。

海瑟怕父母失去的小孩,就失去了一切,聽到媽媽在上社工課,聽到媽媽想要自己經驗安輔其他人,海瑟很高興,是她聽到最棒的消息。因為,她不用在擔心交母放不下。她知道父母可以繼續走下去。反之,活著的人,不就是要讓將亡者,能夠安心?!!

生前喪禮,為自己而辦的喪禮,概念很好,是很好的道別。但,學生覺得最難寫的,也就是對親愛的人之悼詞,因為,他們無法想像失去親愛的人。但,這對當事人很重要,讓他在生前就知道大家想說些什麼,而不是死後才對著棺木直言。
真正的喪禮,如果談的都是兩人的回憶,那,對大家有何意思。海瑟選擇不唸悼詞,而是安輔活著的人,畢竟,喪禮是為了活著的人而辦,讓人家記得當事人的好。

這是一部生命教育適合討論的電影,談生病,談人的脆弱,談感情,談失去,談死亡。

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愛的萬物論:電影評論

這是一個愛情的故事,和我原本預期的物理學故事不太一樣。也還好是愛情的元素比較重,若都談物理,想必大夥都睡死了。
霍金和潔恩,這真的是真愛啊,知道他兩年後會死,還是決定在一起,還是生了小孩。這真的是真愛啊。
但,真愛總是得面臨殘酷的現實,沒有父職的功能,沒有夫職的功能,一位婦女如何照顧三個小孩和一個失能的丈夫? 喬納森的出現,充當了父職、夫職,真愛在現實的面前,還是屈服了。
這部電影對潔恩有點不公平,描述成爬進別人營帳的女人,這種暗示性,當然也可解讀為女性在面對自我、追求所愛。但,我覺得對潔恩不公平。或許,她愛三個小孩,或許,她愛霍金,只是,她也需要一個可互動、懂她、陪她、能照顧她的人吧。
霍金要去美國,這是一個轉折,潔恩說,我一直愛著你,兩人都哭了。這一幕就能得奧斯卡獎了。或許是霍金想放飛潔恩吧,或許是霍金愛上照顧她的伊蓮吧。這是他倆的選擇,旁觀者,只能尊重,無法評論。
就學科來談,不是學物理的,還好沒談什麼物理概念。只是,霍金能推翻自己的博論假設,創建新的理論。這才是真科學,勇於挑戰假設,建立理論。

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

鳥人:電影評論

雷根:一個不想再被"鳥人"名聲追著一輩子的演員,一個想要在演藝谷底找到出路的演員,一個被認為是"名人"卻不是"演員"的演員,試著在百老匯自導自演,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,想要找到自我肯定與價值。
麥克:一個台上人來瘋的演員,對雷根來說卻是個麻煩,不得不用的麻煩。要的是他的名氣,要的是他的演技,但卻又掌控不了他,對雷根來說,情何以堪。
女兒:吸毒出勒戒所,當爸爸助理卻又做的不好的女兒,不斷抱怨,卻又什麼都做不了的女兒。在劇中代表的是親情,是家庭,是名聲背後的真實,卻又是如此的破裂易脆。

在雷根用真槍自轟之後,離婚的老婆問,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 答案是:YES。
在廁所,看到鳥人的幻影,跟鳥人SAY GOODBYE!
卸下了如鳥人般的紗布,就如同卸下了鳥人的身份及定位,他總算在鏡中看到了自己,總算看到了自我價值,總算得到了觀眾及自己的肯定。笑了~~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…YES。
女兒在父親成功後,忽然變成乖巧的女兒,乖乖買花,乖乖依在父親身上。這樣的轉變,代表的是她差一點失去父親後的珍惜,或是看到父親的成功之後依賴呢?

成功之後,製作人的角色很有趣,果然口口聲聲都是在談:片約、出書、巡演…果然眼中都是錢。難怪會被前妻給賞了一巴掌…

最後,他爬出了窗外,女兒看著天空,笑著…

超現實的結局,代表的是他最後還是變成鳥人,代表的是得到肯定後的自盡,代表的是這些觀眾的肯定不也是虛妄?

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

「霸凌」電影引言

        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,一部記錄心碎父母的電影,一部記錄受凌者心路歷程及受凌歷程的電影,一部令我落淚的電影。
    看到父母心碎的表情,著實讓我感同身受。身為人父,身為一個霸凌研究者,我也常在思索,如果我的小孩遇到了霸凌,如果我的小孩每天在學校被欺負,那麼,我能做些什麼? 學校能做些什麼? 同學們能做些什麼? 心中非常捨不得這些受凌的孩子,就像捨不得自己的小孩被欺負一樣,這也是讓我繼續做校園霸凌研究的動力之一。
    這部電影記錄了五個個案:自殺的泰勒、出櫃而被欺負的可碧、長得怪被欺負的Alex、被欺負而持槍反擊的潔美雅、自殺的泰菲爾德。導演透過訪談受凌自殺學童的父母:泰勒的父母、泰菲爾德的父母,呈現出了心碎父母的想法、感受、期待、亡子後的生活等。其次,片中花了很大部分記錄了Alex被欺負的歷程,以及學校的處理方式、旁觀者的冷漠、父母的無力感等。另外,出櫃的可碧原本不想認輸,希望能留在原校看看大家是否會有轉變,到最後仍是以轉學收場。被欺負的潔美雅再也受不了,拿了母親的槍上了校車,被控告後面臨百年的刑期。
    五個悲慘的個案,五個令人心碎的故事,並非杜撰,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。看完之後,有沉重的無力感浮現。自問,真的能做出什麼改變,來幫助這些孩子嗎? 從電影中,我們能看到一些改變的契機:
1.      社會支持:Alex父母的支持,可碧父母及朋友的支持、潔美雅母親的支持,這是讓受凌孩子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動力。
2.      希望:如同Alex所言,He believes in hope. 希望,如同是受凌學生的救生艇。
3.      沉默不會帶來改變:可碧默默的希望大家會有所轉變,但她終於意識到一個人力量的不足;Alex默默的承受,不敢告訴父母。相同的是,沉默不會帶來改變。
4.      旁觀者的重要性:泰勒的父母說,如果有孩子願意站出來幫忙,或許泰勒今天還會活著;泰菲爾德的父母鼓勵大家,看到霸凌要挺身而出/出面制止。這都顯示了現實生活中旁觀者的冷淡,卻也突顯出旁觀者介入的重要性。
5.      學校及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:學校試著在處理,雖有小改變,但霸凌仍是持續,連Alex的副校長都承認:我不知道能做些什麼。這突顯了教師對於因應霸凌,仍需更多的反霸凌專業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