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

201209王文中對談錄

什麼是真誠:
全心投入,不見得會有成果,但還是要努力。
不要抄捷徑,因為全部人都看到見,至少同領域的人都知道。例如八篇ssci,結果都是做資料庫、做類似題目,沒有創見,這就是抄捷徑。
學術人格是什麼,看得見的人都會如此定位你的學術人格,要愛惜自己的羽毛。
應用、統整、創新。應用不是不好,這只是開端,而是要再走上統整、創新之路。
寫作要有亮點,要抓得住別人的眼,如理論的驗證或改寫、方法的創新、電腦技術的運用。
升等:副教授的條件是要全國知名,教授的條件是要全世界知名。國外升副教授全心投入八年研究也不見得能升。

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

金盞花大酒店 心得分享

http://orzmovies.com/?p=13234

一群英國退休老人,因著不同的原因,想要踏上夢想中的退休生活,來到了印度,才發現夢想和現實的差距這麼遙遠。有些人能接受現實,展開新人生;有些人無法面對,只想回到過去。這一切,交識出一部精彩的電影。

退休生活,每個人想像的都不一樣。但真正的退休,是退而不休,像伊芙琳,在印度找到工作,開始了"自己"的人生,而不是丈夫的人生;像梅瑞兒,當了一輩子的管家卻被辭退,在印度卻找到了新的工作、新的人生,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

退休的愛情生活,點出了老人也渴望愛情,有人尋求sex,有人尋求伴,有人尋求有錢人。有趣的事,因為自己時日無多,所以跳過了相處適應,直接在一起,此一思維,是西化文化價值的再現,或是老人共通的想法,值得再思考。


梅瑞兒和賤民婦女的互動,更是一絕。兩者都類似於管家身份,在英國的梅瑞兒身上看到了職業認同及自我認同,在賤民婦女身上卻看到了被忽略鄙視,一個開場白:這樣是掃不乾淨的,竟是賤民婦女在長年工作中唯一獲得的關注。階級觀念影響人類之深,莫若於此。梅瑞兒從一開始的帶有鄙視,到後來的改變、接納,也帶出了導演弱化階級觀念的意圖。


另一個階級觀念,在於桑尼和女朋友的相處,不同階級無法聯姻似乎是印度普遍的價值。桑尼與伊芙琳的對話,說服了桑尼為愛向前,尤其說是說服,倒不如是桑尼找到了一位認同他價值觀的人,解除了他內在的衝突與混淆。


法官葛藍回到印度來找尋他的男朋友,那一段美麗的過去。天天跑市政府,終於有了回應,那男朋友見面那一刻,相擁,令人動容,而老印度男人的太太,知悉這一切,卻又選擇接受與包容,這需要何等的胸懷,或者是,這是不得不而只能接受的結果? 


道格拉斯與琴,為了女兒事業拿出了所有退休金,一人到印度開始接觸新事物,一人到印度逃避任何新事物,很強烈的對比;一人不斷數落,一人保持沉默,這不就是夫妻相處之道,彼此了解而選擇包容。但,讓琴走出來的,竟然是他想追隨法官,想和法官在一起,這背叛的心,看到了道格拉斯與伊芙琳相擁,而開展出新的結果。令人不解的是,琴選擇放手,自己回英國,這是因為她自己心靈背叛了老公,或是因為她尊重老公的選擇,令人不解。不過,琴的角色在本片是很重要的,因為她代表著逃避、不想走出去,只想保持現狀況的人們,而未注意到,世界在變、人們在變,只有自己不想變。


退休生活,有人因為喪夫、有人因為不想照顧孩子,有人因為退休金給兒女,有人因為想找另一伴,有人因為開刀,有人因為想找初戀男友,而踏上了印度。有人適應良好,有人適應不良。本片告訴我們,要活出自己的人生,不論妳/你是否已步入生命的晚年。

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

在天堂遇見五個人 心得


何謂天堂? 就作者的宗教觀點來看,天堂是確實存在的,是上帝所賦予的。在這邊暫持保留態度。因為,天堂又何嘗不是人類心識的變化所幻化而成。我同意書中對天堂的敘述,色彩會變化,如真如實如幻如夢,人可來去變化自如,景物也會變化自如。但,有沒有可能是心識尚未離開肉身,心識的變化造作而成的呢?

談談人生,尤其是死後的人生回顧。回顧自己的一生,才發現自己生命了無意義,還要透過與幻想他人的對話,才能找到自我生存/一生的意義,才能放下,才能接受,才能選擇離開。反過來說,如果在與幻想他人對話時,還不能放下,還不能接受,還不能離開,那麼,這執著可能讓天地變色,頓時天堂就變成地獄。

五個人,代表艾迪人生階段的五個故事,小孩遇到藍膚人、當兵遇到小隊長、父親死亡時露比在隔床照顧先生、遇見太太、遇見被火燒死的小孩。每一個故事,都讓艾迪有啟發,都讓艾迪學習,都讓艾迪放下。唯有放下,才能繼續前進。就算不想放下(遇見太太),還是得繼續前進。生命已到終點,才在回顧人生中學習,這樣的學習似乎太慢了,為何不在生命進行中就有所反省而學習成長呢? 是因為人們習慣不去面對嗎? 是因為人們選擇逃避嗎? 是因為人們處在舒適圈而不想改變嗎? 智慧的開端,就由選擇面對、接受、反省而開始。

生命的意義,在於人如何創造出自己的生命意義。就算是維修工,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:保護小孩的安全。

人生的交織,會以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開展,可能一個不自覺的舉動,卻害死了一個人(藍膚人),可能一個故意的舉動卻造成了未可料的後果(火燒小孩)。在我看到,仍不脫因緣果報的範疇。人生交織乃是因緣所成,人生逆料乃是果報自受。